離我住的地方不到五分鐘腳程有一家便利商店。昨天商店的店員把隔夜過期的小派都送給我,可是我吃不完那麼多,就拿了三個,其他的他就丟掉了,真可惜。因為上次Trader Joe's買的櫻桃派太難吃了,想說另一個牌子的會不會比較有希望,結果很不錯。商店裡一個老美跟我說,小派加冰淇淋用微波爐加熱30秒後很好吃,我還以為我聽錯了。
言歸正傳,這兩天我看著返校購物和搬家的人潮,總覺得為什麼亞洲人(東亞人)出門一定是至少成雙成對,要不然就是一小群或一大群,嘰嘰喳喳說著中文、韓文、或日文。這三天以來大概才看到兩個跟我一樣獨自在街上行走的亞洲人。美國人也會跟朋友走在一起,但獨自走路、購物、或慢跑的還是多;常常走得很近的是一家人,如一對夫婦有時還帶幾個小孩。
我昨天和朋友聚餐時和Lucy提起這個,我說你好像是我見過唯一一個好幾年和一個白人當室友又一天到晚和她在一起的亞洲人,其他的亞洲人似乎都只跟同類黏在一起。Lucy說對呀,我常常獨自走在路上,覺得自己像異類,並表示她覺得亞洲人不願意拓展自己的生活圈不太好。有些人是真的英文不太好,但很多是來了美國多年,英文很好,也是一樣。難怪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到那裡都一大群。亞洲人一定要這樣嗎?
我住的那條街其實是學校的兄弟會、姐妹會的集散地;尤其是靠近學校的前半段,街道兩旁的房子上都有希臘字母。我真慶幸我的新家位於那條街的中段(在斜對面還有兩個兄弟會/姐妹會,但過了我家就一個也沒有了),如果當初選了前段的房子,不但貴,恐怕會不堪其擾。
我實在不想製造刻板印象,但這兩天經過這些地方,覺得那些人看起來滿討人厭的,讓我一點也不想加入兄弟會/姐妹會。他們經常脫光了衣服(男生穿短褲,女生穿無袖上衣和熱褲或比基尼),一堆人坐在房子前的階梯或陽台喝酒、玩樂、大聲喧嘩,還把大型喇叭搬到戶外放音樂,好像在比那一家比較大聲。怪的是那些人清一色都是白人,沒有亞洲人,我連一個黑人也沒看到。
昨天和Lucy提起這些人,她很好奇兄弟會和姐妹會是做什麼用的,而且聽說那些人喝很多酒。我聽說兄弟會/姐妹會常常是有錢人家的子女,來到學校想要社交、玩樂、並只和自己類似的人整天相處加入的。Lucy說他們常常有嚴格的加入條件,例如說只收金頭髮的人。我常常聽到同學說,他們在高中有不愉快的經驗,因為同學不成熟,太喜歡搞小團體並歧視、欺負別人;直到來上大學,他們真是豁然開朗。我感覺,兄弟會/姐妹會有點像是把高中的那一套搬到大學來 ‧‧‧ 兄弟會和姐妹會一定要這樣嗎?
怎麼?還沒有時間照點相來看看?
ReplyDelete我想兄弟會/姐妹會應該就是要像那樣吧!因為就是為了這樣的目的而存在的。
不過好像還有另一目的是由學生時代就開始培養死黨和人脈,據說這樣到了社會上競爭比較有利,這是在商界和政界的人特別在意的。搞科學的比較沒有那麼明顯,不過聽說也有派系山頭,但跟你的學派比較有關。
也就是說,你現在看到的現象以後到社會上是依舊存在的,人要生存總是要拉關係搞社交,當獨行俠是辛苦的、危險的。
My room was still a mess yesterday. I might take some pictures tomorrow.
ReplyDelete